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泾县之窗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


这次向大家推荐一个催泪向的题材,估计会有小伙伴留言,“生活已经很苦了,不想再哭了,想看开心点的内容”。
但是,壮壮今天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。

明知大家可能不喜欢,为什么还要推荐它?
因为基于人类最基本的良善和同理心,很难对这部纪录片视而不见,我想要让更多人能够看到它。
但是放心,它不沉痛,更多的是感动。
《人间世·抗疫特别节目》
640?wx_fmt=jpeg.jpg
是的,就是以医生为主角,赚足我眼泪的《人间世》。

第一季,豆瓣评分9.6。
第二季,豆瓣评分9.6。
这一次,他们再次出发,走进了疫情之中的武汉。
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2020年的春天注定要记入历史。

每个国人在今年都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春天,对武汉来说,更是如此。
3月的武汉,一边,静的可怕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一边,兵荒马乱。
“这边心跳停了在抢救,那边又在叫。第二个病人心跳停了,第三个病人心脏又停了。刹不住车,看着他们一个个走掉。”
640?wx_fmt=gif.jpg 640?wx_fmt=gif.jpg
疫情期间,制作团队深入一线,潜入抗疫最前沿的“红区”,把镜头对准了这场无声硝烟中的战士们。
历时两个多月,拍摄了逾三万分钟的素材,剪辑成了160分钟纪录片。
毫不夸张的说,这完全就是拿命在拍摄,用命在记录。
640?wx_fmt=jpeg.jpg 640?wx_fmt=jpeg.jpg
在片中,人与人的关系回归最纯粹的状态。

病人是无名的,只用床号来代称。在疫情面前,他们就是被无端击倒的普通人。
医生护士也是无名的,甚至看不到他们的脸。在疫情面前,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普通人坚定的站在了最前线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没有太多煽情的描述,也无意将医生护士捧上神坛。
这部纪录片,只是真实冷静的去呈现他们在抗疫最前线的日常。

于是,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疲惫,他们的无力,他们的困境,他们的心酸。
看到了这些,也就看到了人性最大的光辉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来看看进病房之前,医生们的装备。
衣服+手术服+隔离服+N9口罩+外科口罩+护目镜+鞋套+手套+面屏。
程序繁琐是次要的,最重要的是穿上又闷又热,浑身湿透是常有的事。
640?wx_fmt=gif.jpg
一位护士,刚穿上防护服就忍不住吐了。
大家劝她歇一歇,她却内疚到哭,因为觉得自己浪费了一套防护服。
640?wx_fmt=png.jpg
一位医生,刚进入病区,眼镜起雾,视线白茫茫一片。
周围是护士的声音,呼吸线没了,心跳没了,有人说“快按快按”,“肾上腺素,快推快推”。
但是他什么都看不见。
他说:“这种崩溃,这种焦虑,恨不得把眼镜摘下来看”。
640?wx_fmt=png.jpg
手术是十分精细的工作。
然而,穿上层层防护服,行动不便。戴上好几层镜片,视野很容易不清晰。在密闭环境下好几个小时,很容易缺氧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手术,不仅考验医生的技术,更考验医生的胆量和体力。
640?wx_fmt=jpeg.jpg
一场手术下来,许多医生都直接累到坐不起来。
单看手术之后,医生们这被汗湿的衣服,就可以想象到他们在承受着超量的身体负荷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对他们来说,从进入病房那一刻,个人的安危就已经置身事外。

在救人面前,一刻不停的工作,超负荷的运转也都不值一提。

最难的是什么?
最难的是,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面临的伦理选择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疫情前期,医疗物资紧缺。

雷神山医院,只有一台ECMO机器,但是,需要上ECMO的病人有两个。
5床,病势最严重,生死一线。

15床,病势稍缓,但如果现在不上ECMO,将会错过最佳时期。
从常理来说,医生要救急,ECMO给5床。
但从现实角度出发,即便把ECMO给了5床,也没有把握能救回他一命,但如果给了15床,15床有很大可能康复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生死面前,医生被推上了“上帝”的角色。
救一个人也就意味着没有救另一个人,而最怕的是救的这个人也没有活下来。

每一个从业的医生都是抱着治病救人的心态,但现实面前,救人的初心一直被现实挑战着。
一位医生说:
“能够做到及时雨,哪里这么容易啊。

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帮到,很多时候只能是安慰。
但是真正要解决很大的问题,这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”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疫情来势汹汹,人类何其渺小。
纵然抱着巨大的勇气站在前线,这群医生也常常有手足无措的时候。

一位感染了病毒的老爷爷,需要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,但与此同时,糖尿病让老人的整个右腿都已经坏疽,必须尽快截肢。
640?wx_fmt=gif.jpg 640?wx_fmt=png.jpg
如果在平时,截肢手术并不难做。
但是疫情期间,隔离病房没有做截肢手术的条件,老人的新冠病情也无法支撑他拔掉呼吸机转其他病房。
而且,患了新冠肺炎的老爷爷转到任何科室都是传染源。
640?wx_fmt=png.jpg
非常时期,特殊病例。

救是肯定要救的,但是怎么救?有没有人敢接?
转移过程中出现问题怎么办?如何处理?
整个环节不容任何差池,不管做出什么决定都需要巨大的勇气。

640?wx_fmt=png.jpg
难是肯定的,危险是一定的,但是总有人迎难而上,义不容辞。
武汉一位主任对手下的医生说:
人家千里迢迢来帮助咱们,咱们要保护好人家,让别人好好回家。
特殊的事情,咱们自己上。

上海的医生马上反驳:
不是武汉自己的事情,这是我们全国人民的事情。
640?wx_fmt=jpeg.jpg 640?wx_fmt=jpeg.jpg
在生死面前,人类何其渺小,但又何其伟大。
跨越了地域,模糊了面容,不计生死,这是身为一个人的良善,是作为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。
雷神山医院ECMO团队,由六个不同医院的医生所组成。
关于5床和15床的急救措施,来自呼吸科,神经外科,普外科,心血管外科,心内科,麻醉科,超声科的12名医生参与了讨论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转移需要截肢的老爷爷时,上海和武汉的医生协力合作。
转移过程很顺利,离开时,医院的樱花树开的正好,他们在树下拍了张照片。
蓝色衣服的是上海的医生,白色衣服的是武汉的医生。
他们不知彼此姓名,不见对方真容。
短暂相逢,匆匆离别,但却一起做了一件伟大的事,救了一个人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
一位老先生和他老伴、儿子都感染了新冠肺炎。
三个人三个病房,不知生死,不知前路。
老先生病情比较重,老伴为了给他打气,用手机打了一千多字发到了医护人员。
“专家们早上好,明知你们很忙,我还是想打扰你们,想知道老伴的消息。
想到老伴我就泪流满目,我恨老伴在这抗疫中,你为什么不树立信心,随遇而安,老想回家!
我心疼你原来1米86的大个海军,而现在还躺在ICU抢救。我自责自己先染病,害了你。你千万,千万要挺过来。
家里还有刚从同济温箱抱回来的孙女,已从2斤长到现在8斤,你还没见面呢,还没抱呢,她还等着你去培养。
家里还有好多你的画,还没裱呢……手稿中还有许多你想画的画呢。
我与你结婚45年,你老说我俩青梅竹马……你总是要我留在你身边,想见我,那你就要有信心,坚持活下去,一定要活下去。”
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护士用武汉话把信念给老先生听,给绝望中的老人以求生的希望。

没念多久,自己全身就湿透了,缺氧无法呼吸。

但是缓了缓,她就继续念了下去。
一封信,让她走进了老先生的生活,眼前的病人对她来说不再是面容模糊,真正走到了她心里。

640?wx_fmt=png.jpg
隔离区的病人,有的时候人去世了,手机还在响。

有位病人,医生整理他遗物的时候才发现,手机上最后一条信息,是他的孩子发来的:
“爸,你就把微信一直开着啊……”
640?wx_fmt=jpeg.jpg
一般这种情况,手机通常会在事后交给家属,但是有位病人去世后竟没有可以交托手机的人。
一位护士哭着回忆了这件事:

这病人家里成年人都得了新冠,入院前家里只有他和三岁的女儿。
最后,他去了,女儿只能托给亲戚抚养。
他才39岁。
你知道吗?就是走的时候特别孤单,特别凄凉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有位母亲,陪儿子住进了隔离区。
这本是不被允许的事情,但因为儿子患有精神疾病,母亲得以住进了医院,全天候陪护。
她说:作为普通人我当然是怕的,但作为母亲我不怕。他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。
640?wx_fmt=png.jpg
一位武汉护士随着上海医疗队回到了武汉。
为了不让父母担心,在武汉工作的这一个多月,她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回来了,更没有回过家。
一直到快要离开,她才给母亲打了电话。
母亲在电话里“骂”着:你这个小东西不告诉我们。
但随即就问她是在休息还是在忙,一听说在忙就立马挂了电话让她去忙,别耽误救人。

640?wx_fmt=png.jpg
一对夫妻,双双来武汉支援。

不同医院,夫妻俩许久没有见面,再见面却只是关心对方瘦了没。
丈夫没有告诉妻子,自己第一天就加入插管分队  当天就做了六个气管插管,缺氧头疼累到想吐。
妻子也没有告诉丈夫,自己在雷神山,早九点半吃饭,之后就穿上尿不湿开始忙,全天不吃不喝,夜里十一点半才吃第二顿饭。
640?wx_fmt=png.jpg
不管是病人也好,医护人员也罢,亦或者每一位关心疫情的普通人,他们都让我感动。

3月17日,41支国家医疗队,3675名队员,离汉返城。
有人敬礼致敬,有人潸然泪下,有人高声呐喊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gif.jpg

人群里,有位皮卡丘举着“谢谢”的牌子站了好久,他说想用皮卡丘的形象带来些欢快明亮的色彩。
有人问他叫什么名字,他说“姓螺,叫螺丝钉”。
640?wx_fmt=png.jpg 640?wx_fmt=png.jpg
最普通的中国人,最了不起的中国人。
相比较“自由为上”,我们是“生命至上”。
相比较放弃老人,我们每一个生命都不放过。
相比较各州抢物资,我们全国各地支援武汉。
疫情起初,我们是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,如今,我们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。
640?wx_fmt=jpeg.jpg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有两句话壮壮印象深刻。
“生命至上,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”。

“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,十分不易,成之惟艰”。
这些话落在普通人身上都是实实在在的。

片中有位老先生说,这次住院的账单是30多万,他需要十年才还清。
感谢国家好政策,他才没有这些后顾之忧。
640?wx_fmt=jpeg.jpg
看这部纪录片,壮壮常常热泪盈眶。
悲悯,为那些在这个春天离开的人。
伤怀,为人类的渺小,命运的无常。
动容,为那些以血肉之躯奋战的人。
感激,为每一个良善付出的中国人。
庆幸,为自己生活在中国。

转自:河马电影
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
1 个回复

倒序浏览
李寅新 来自手机 论坛元老 2020-6-5 07:22:02
沙发
中国强大了
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