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泾县之窗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这部近来被舆论场推崇备至、甚至冠以“神片”之名的《南京照相馆》,在我亲身观影后,心中却难掩一份微妙的失落。或许是前期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拉高了期待,让实际观感与预设之间产生了落差。但平心而论,影片仍有可圈可点之处,也存在值得探讨的遗憾。


影片最值得肯定的突破,在于其对历史叙事的清醒态度。它没有落入国内抗战剧常见的“无脑套路”没有强行设置日本侵略者良心发现、同情中国百姓或敬畏中国士兵的情节。以往这类剧情常以“中日友好”“拒绝拉仇恨”为说辞,实则是对历史的轻慢与美化。这种缺乏逻辑的桥段不仅拉低作品格局,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向观众,尤其是下一代传递错误认知。历史真相告诉我们,侵华日军的暴行是反人类的罪恶,所谓“良心发现”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缺乏事实支撑。而《南京照相馆》影片结局那句“我们不是朋友”,掷地有声,直击人心,清醒地呼应了那段血海深仇的历史底色,让人感受到对历史尊严的坚守。


不过,影片的叙事处理也存在明显遗憾。作为一部聚焦南京暴行的作品,其表达过于隐晦克制。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场景拍摄虽有刻画,但力度不足;南京百姓在苦难中的悲壮感表现欠缺火候,未能充分传递出那段历史的沉重与惨烈。不少观众吐槽片中“过于血腥”,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短板,所谓的“血腥”场面未能形成足够强烈的视觉冲击,整体画面缺乏恢弘感,少了些能让人屏息凝神的史诗级镜头。偏内敛的叙事手法带着文艺片的细腻,若以纪录片的标准衡量,或许只能算及格。


客观而言,国内影视剧与国外成熟大片相比,在叙事逻辑的精巧度、情节推进的节奏感、视听语言的呈现张力上确实仍有差距,这部作品也恰好印证了这种不足。但抛开个人期待的偏差,影片传递的历史厚重感与人文温度仍值得肯定,对得起票价,也适合带孩子观看。让下一代在光影中触摸真实的历史记忆,感受岁月沉淀的情感力量,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爱国教育。


每部作品的价值都不止一种解读:有人偏爱它的深沉叙事,有人期待它的感官冲击。这些差异恰恰是影视作品值得讨论的魅力所在。《南京照相馆》或许不完美,但它在历史叙事上的清醒坚守,以及引发的关于历史如何被呈现的讨论,已然让它拥有了超越影片本身的意义——毕竟,铭记历史的方式可以多元,但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,永远是创作的底线。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
0 个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